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人,天气稍冷就裹得严实,手脚冰凉暖不过来,可稍微热一点又浑身冒汗,心烦气躁,这其实是身体阴阳两虚、气虚不固的信号。阴阳是人体的根本,阴能滋养身体,阳能温煦脏腑,一旦阴阳都亏虚,身体就没了平衡,加上气虚没法固摄津液,就会既怕冷又怕热,还常伴着多汗、精神差、浑身乏力的情况,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,出现这种问题,根源大多离不开这两点。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;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。” 又曰:“气者,卫外而为固也。” 盖阴阳失衡,则寒热错杂;气虚失固,则津液妄泄。故见畏寒肢冷与怕热多汗并见,精神萎靡,体倦乏力,此乃阴阳两虚、气虚不固之证,非单补一端可解,需阴阳同调、益气固表方能收效。
从西医来看,怕冷又怕热的情况,多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,比如植物神经失调时,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,就会出现对冷热都敏感的表现;也可能和内分泌问题有关,像甲状腺功能异常、更年期综合征等,会影响身体代谢,导致畏寒、怕热、多汗;另外,免疫力低下、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,也常出现类似症状,本质是身体调节机制失衡的外在反应。
我有一个针对阴阳两虚、气虚不固的中医基本方,能同时调补阴阳、益气固表,男女都能用。具体药方是:黄芪 30-60 克、党参 15-30 克、炮附子 3-6 克(严重者可加至 15-30 克,需先煎 30-60 分钟)、白术 15-30 克、麦冬 9-15 克、五味子 6-9 克、生地黄 9-15 克、砂仁 6-9 克、焦神曲 9-15 克、龟甲 9-15 克、炙甘草 10g 。
用药方法很简单:先将炮附子单独加水煎煮 30-60 分钟,再加入其他药材,加水浸泡 20 分钟后,大火烧开转小火煎 40 分钟,取汁;药渣再加水煎 30 分钟,两次药汁混合,每日一剂,分早晚两次温服。
这个方子的功用很全面,针对阴阳两虚、气虚不固的问题精准调理:黄芪、党参、白术能补气固表,增强身体的防御能力,改善气虚导致的多汗、乏力;炮附子温补肾阳,驱散寒气,缓解怕冷、手脚冰凉;麦冬、生地黄、龟甲滋阴润燥,滋养身体阴液,改善怕热、心烦的情况;五味子收敛固涩,帮助锁住津液,减少多汗症状;砂仁、焦神曲理气健脾,避免补药滋腻碍胃,让脾胃更好地吸收药效。这个方不管是怕冷、怕热,还是多汗、精神差,只要是阴阳两虚、气虚不固引起的,都能起到调理作用。
不过每个人的症状不同,方子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,要是口苦口干明显,说明体内有虚火,可加黄连 9-15 克、黄芩 3-6 克,清热泻火,缓解口干口苦;睡眠不好、经常失眠多梦的,加酸枣仁 15-30 克、远志 6-9 克,养心安神,改善睡眠质量;要是心慌胸闷,加柏子仁 9-15 克、龙骨 15-30 克,宁心安神,减轻心慌;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的,加枸杞子 12-18 克、杜仲 12-18 克,补肾益精,缓解腰酸耳鸣;食欲不振、肚子胀的,加陈皮 9-12 克、木香 6-9 克,理气和胃,增进食欲;大便稀溏不成形的,加茯苓 9-15 克、炒扁豆 15-20 克,健脾止泻,改善大便;咳嗽少痰、咽干的,加川贝母 6-9 克、玉竹 9-15 克,滋阴润肺,缓解咳嗽咽干;女性月经量少、色淡的,加当归 12-18 克、熟地黄 15-20 克,补血调经,改善月经;男性遗精、尿频的,加菟丝子 12-15 克、芡实 12-15 克,补肾固涩,减少遗精尿频;皮肤容易出虚汗、稍微活动就出汗的,加浮小麦 30-60 克、煅牡蛎 15-30 克,收敛止汗,减少虚汗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以上内容仅为中医科普知识,不构成用药建议。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,每个人的体质、病情轻重都不同,所谓 “千人千方”,这个方子并非适合所有人。如果出现怕冷又怕热、多汗乏力等症状,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当面诊断,让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调整药方,切勿自行抓药服用,以免延误病情,方保用药有效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国汇策略-哪个证券公司好一点-炒股配资平台大全首选加杠网-网上炒股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